强化市场中介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市场风控体系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11-06 08:49
强化市场中介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市场风控体系
【概要描述】强化市场中介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市场风控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访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 保证市场自由度对市场发展是有帮助的,当下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资人都需改变对风险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市场原则。 从实际操作来看,信用风险的防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完善整个信用风险防控机制的角度,具体而言,从监管层面来看,逐步弱化对债券市场风险厌恶程度,逐步
- 发布时间:2014-11-06 08:49
强化市场中介功能逐步建立健全市场风控体系——金融时报记者访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
保证市场自由度对市场发展是有帮助的,当下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资人都需改变对风险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市场原则。
从实际操作来看,信用风险的防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完善整个信用风险防控机制的角度,具体而言,从监管层面来看,逐步弱化对债券市场风险厌恶程度,逐步统一债券监管主体,将有助于发挥市场本身的风险发现功能,进而逐步提升对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
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但随着债券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债券信用违约风险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3月,“超日债”利息无法兑付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此外,包括“华通路桥”、“12华特斯”等多只债券陆续爆出兑付危机。2014年7月12日,“12金泰债”正式宣布本息无法兑付,成为正式违约的债券。
如何做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控,是打破“刚性兑付”后,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其中,作为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市场中介机构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如何看待债券违约现象,如何加强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控?就上述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
记者: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越发增多,市场对债券风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您认为发生这些信用危机事件的原因主要在哪些方面?
张志军:就目前发生的信用风险事件而言,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业性亏损导致企业流动性不足。以光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钢铁为代表的产能过剩产业,往往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关企业较易引发流动性风险;第二,发行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存在法律纠纷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可能影响到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可能对应收账款资金回收造成影响,继而引发财务危机;第三,发行人破产重组等股权变动导致未来经营发展不确定。
信用风险事件暴露继而引发违约,实际上是债券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结果。我国债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化解上述危机的方式,因为除刚性兑付外,其他发生实质违约的债券尚未有更好的处理结果。
记者:您提到债券市场存在对危机处理方式单一的问题,除此之外,您觉得还有哪些问题?
张志军:总的来看,这是关于债券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首先,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为避免信用风险发生从而影响市场良性发展,监管部门风险厌恶程度较高,因此对债券市场实行从严监管,这严格的事前审批制度阻碍了市场机制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尚不充分,债券信息披露水平滞后于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披露内容“质”和“度”的要求不够明确。一是银行间、交易所市场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仅局限于“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而对于信用披露的程度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对于信息披露质量是否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也没有任何标准来核查,更没有对应部门负责披露质量的考核工作。二是对于债券担保人的财务、经营等情况,也没有相应的披露要求。而对某些债券而言,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对债券信用等级却有重要影响。三是对于发债企业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风险事件,也未制定明确的规定加以约束。相对我国债券市场而言,国外发达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则更加完善。
此外,目前债券发行过程中,各中介机构的责任模糊,不利于信用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在债券承销和存续期间,中介机构是否尽责对债券信用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作用至关重要,尤其在拟实施备案制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的责任。
最后,从应对信用风险事件的方式来看,我国债券市场上出现的兑付危机事件,或由担保公司代偿,或在政府主导下由银行或承销商替企业偿付,或者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偿还。
然而,收益与风险匹配是资本市场基本的运行机制,即风险溢价的高低与投资风险的高低正相关。在债券市场中,这一原则表现为评级越低的债券对应越高的收益率。也就是说,级别较低的债券可能出现的延期兑付以及违约风险以对应着的高收益作为支撑。而刚性兑付的做法打破了原本有效的市场机制,在债券市场发展的初期,这有助于保护投资人利益,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刚性兑付将会严重影响金融效率,使债券市场无法形成风险的识别、分析和管理机制,不利于债券投资、交易和监管。
记者: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随着规模的扩大,确实存在较多问题,那么从国外发达债券市场可以借鉴哪些经验呢?
张志军:受市场发展时间、市场规模及结构、监管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对风险偏好与国内区别较大。以美国债券市场为例,监管部门给予了市场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密切关注市场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便立即控制,以尽可能防止出现破坏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重大危机。这种类危机式的监管模式既保护了市场自由,也可以使不正常的信息通过市场得以反映,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本配置中的作用,达到监管与市场效率的有效平衡。
同时,国际发达债券市场均设置了相应的债权投资保护条款,如美国的市政债券保险制度、欧盟投资者补偿计划等,这些条款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控债券市场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从信用风险处理方式来看,国外发达债券市场主要包括风险承担、风险转化和风险对冲等,风险缓释工具包括债券保险等。2010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曾经尝试发行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简称CRMW)等在内的一些类风险缓释工具的债券品种,但由于数量较少、流通不便等因素,其影响十分有限。
记者:正如您所说,信用风险事件的暴露和防范也有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那么关于市场信用风险防控,您有怎样的看 张志军:保证市场自由度对市场发展是有帮助的,当下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资人都需改变对风险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市场原则。
从实际操作来看,信用风险的防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完善整个信用风险防控机制的角度,具体而言,从监管层面来看,逐步弱化对债券市场风险厌恶程度,逐步统一债券监管主体,将有助于发挥市场本身的风险发现功能,进而逐步提升对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
从债券发行来看,债券发行审批制度对债券市场规模及品种有决定性作用,放松对债券发行环节的行政审批要求,是债券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注册制的实行。去年交易所市场私募债的大量发行,正是由于其发行仅需按照相关要求将发行材料到交易所备案即可。
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来看,借鉴国际成熟债券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发展经验,我国债券市场亦可以尝试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从产品和投资人角度,我国并不缺乏寻找高收益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降低投资人准入门槛,适当引入外资投资者是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尝试扩大投资者范围,让风险承受能力更强、风险管理水平更高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不仅有利于分散债市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完善市场结构也有很大的帮助。
发表于《金融时报》 2014.10.27 08版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